會員登錄
深度解讀進口食品標簽
韓國泡菜、日本壽司、丹麥曲奇……這些五花八門,帶著異國風味的進口食品深受中國消費者的喜愛。但是,消費者對此也存在一定疑惑。比如,進口食品安全嗎?進口食品的標簽怎么看?日前,江蘇江門市食品監管科負責人朱慧娟特別為我們就進口食品標簽問題做了仔細的回答。
據悉,在過去不久的雙十一中,奶粉、牛奶等進口食品成交量創新記錄。不過最近有不少市民打來電話咨詢,稱進口食品的保質期標注和國內的標注不大一樣,有的甚至看不懂,希望能請專業人士來解答一下。為此,記者采訪了江蘇江門市食品監管科負責人朱慧娟。
朱慧娟說:“市民在購買各類進口的食品前,需要先搞懂三個問題:什么是食品保質期?各輸出國對食品保質期的規定有何不同?哪些食品需要注意保質期?”
首先,食品的保質期由兩個元素構成,一個是食品貯存條件,一個是食用期限,兩者密切相關,不可分割。生產企業必須在食品標簽中標注出貯存條件,標注內容常見的有:常溫下保存、避光保存、冷藏保存、冷凍保存等。
“美國依據食物的性質來標明保質期,一般有四種形式。第一種是食品外包裝箱上都必須標明‘銷售截止日期’;第二種標注的名稱是‘最佳口味期’,意指這種食品味道或者品質最佳的時間段。第三種被稱為‘食用期’,與國內食品標注的保質期類似,指的是食物可食用的最終日期,假如超過這個日期,超期的食品就必須被銷毀處理;第四種除了表明保質期以外,還要標明‘封箱包裝日期’,便于出現食品安全問題后的溯源和問責。”
朱慧娟還說,“歐盟規定食品保質期的標注的格式有兩種,分別是‘在此前食用’和‘最好在……之前食用’。前者通常在一些易腐爛變質的食品上標注,提示消費者在保質期之后食用可能會對身體健康造成損害;后者則針對其他普通食品,提示消費者在保質期之后可以食用該產品,但其口感和味道可能會受到影響。”此外,日本的形式主要有“消費期限”和“賞味期限”兩種。“消費期限”多標于貯藏條件要求高、容易腐爛變質的食品包裝上,這種食品能夠安全食用的期限。“賞味期限”多標于不容易變質的深加工食品包裝上,提醒消費者在此期限內可以確保該產品的品質和味道正常。
據悉,在過去不久的雙十一中,奶粉、牛奶等進口食品成交量創新記錄。不過最近有不少市民打來電話咨詢,稱進口食品的保質期標注和國內的標注不大一樣,有的甚至看不懂,希望能請專業人士來解答一下。為此,記者采訪了江蘇江門市食品監管科負責人朱慧娟。
朱慧娟說:“市民在購買各類進口的食品前,需要先搞懂三個問題:什么是食品保質期?各輸出國對食品保質期的規定有何不同?哪些食品需要注意保質期?”
首先,食品的保質期由兩個元素構成,一個是食品貯存條件,一個是食用期限,兩者密切相關,不可分割。生產企業必須在食品標簽中標注出貯存條件,標注內容常見的有:常溫下保存、避光保存、冷藏保存、冷凍保存等。
“美國依據食物的性質來標明保質期,一般有四種形式。第一種是食品外包裝箱上都必須標明‘銷售截止日期’;第二種標注的名稱是‘最佳口味期’,意指這種食品味道或者品質最佳的時間段。第三種被稱為‘食用期’,與國內食品標注的保質期類似,指的是食物可食用的最終日期,假如超過這個日期,超期的食品就必須被銷毀處理;第四種除了表明保質期以外,還要標明‘封箱包裝日期’,便于出現食品安全問題后的溯源和問責。”
朱慧娟還說,“歐盟規定食品保質期的標注的格式有兩種,分別是‘在此前食用’和‘最好在……之前食用’。前者通常在一些易腐爛變質的食品上標注,提示消費者在保質期之后食用可能會對身體健康造成損害;后者則針對其他普通食品,提示消費者在保質期之后可以食用該產品,但其口感和味道可能會受到影響。”此外,日本的形式主要有“消費期限”和“賞味期限”兩種。“消費期限”多標于貯藏條件要求高、容易腐爛變質的食品包裝上,這種食品能夠安全食用的期限。“賞味期限”多標于不容易變質的深加工食品包裝上,提醒消費者在此期限內可以確保該產品的品質和味道正常。